鱼.jpg

  如果问你: 郑州、长春的第一家川菜馆是哪年哪月开办的?谁去开办的?你可能答不上。让我来告诉你吧!

  事情还得先绕个弯儿说。改革开放后,各种艺术之花竞开,人们眼球转移,一花傲放的川剧,渐入低迷,演出入不敷出。84年成都市各县川剧团陆续撤销,人员重新安排。85年我从县委宣传部调到县文体局主持全面工作,面临一班青年学生和部份演职人员的安置问题。为了不给县委、县政府增加安置压力,经县委同意,按照上级以文补文、以商补文的精神,成立了大邑县文化服务总公司和包装装璜公司,吸纳这些人员工作,稳定社会秩序。

  两个公司积极开展业务活动。文化服务公司通过熟人关系,与河南省第一轻工业厅取得联系,双方协商联合举办川菜馆,取名为“华豫川餐馆”,地点在郑州市二七大道中段,一楼一底,安放二十余张餐桌。85年7 月我带领公司经理李钦西、文体局股长何永康及当家厨师徐国忠等几人前去筹备。为了使餐馆带上浓郁的文化气氛,宣传大邑的经济文化,我们带去二十多幅装裱好的大邑书画名家名作,装饰餐馆。还请了大邑县行草书高手扬光久、高级裱工师王永林同行去餐馆现场书裱美化。在餐馆楼顶上,竖起“华豫川餐馆”五个大字标牌,它在阳光下,熠熠生辉。为竖这道标牌,我们几个人差一点被骤然发作的狂风刮下楼底。

  县委、县政府对餐馆非常重视和支持,餐馆准备就绪,要开业的头两天,立即派县委常委、县长畅征和县委常委、宣传部长孟炳明乘机到达郑州剪彩。河南方面也非常重视。我和孟炳明去河南省委邀请省委书记杨柝宗光临,他出差在外,知道后第二天就派秘书送来贺信。河南省一轻厅给好些省厅局和市领导散了请贴。 七月中旬开业剪彩那天,举行记者招待会,郑州市市长刘 源(国家主席刘少奇之子)带领几个人先期到场。只见他高大英俊,剃光的胡须印上,浮着闪光的笑。随后到的有省、市机关领导及河南日报、郑州日报、省市电视台记者共近百人,会后报纸和电视台都做了宣传报导。

  川菜调味多样,菜品繁多,清鲜醇浓并重,麻辣滚烫著称,惯常单一菜品的北方人见到川菜大开眼界,不禁啧啧称赞,到餐馆品菜的人很多。文体局安排川剧团党支部书记王福元去餐馆任经理,又相继聘请卫生局、外贸局、邮电局四位退休干部去餐馆协助管理。有的外国人去就餐,餐馆没有懂外语的,我们又聘请大邑五七中学退休英语老师廖仲禹到餐馆当翻译。

  改革开放初期,许多人还不习惯出门远行,四川在大力批评盆地意识,提倡走出盆地谋发展。大邑县文体局首先走出去抢占了商业滩头,把川菜触角伸出外省,引起了很大的轰动,得到县委的表扬和支持。有一次业务需要小车,县委书记刘忠恕知道后,主动把他刚迎回来的办公新车,叫司机开着送我们办事。大邑县商业服务公司不久也想在郑州开办餐馆,恰好我们餐馆对面有一家大型饭店(包括餐馆和住宿)要出租,通过我们牵线搭桥,成就了事。我们开办第一家餐馆后,四川各地到郑州开办餐馆的就多起来。大邑厨师当时把我县这两家餐馆当做纽带和跳板,一引二,二引三的,不断涌向郑州多家川菜馆。大邑文体局就这样成了大邑厨师在郑州的开山祖师。郑州方面,也由于接纳的是第一家川菜餐馆,才引起了领导的重视,报台的起劲宣传。要是现在,大小川菜餐馆遍街都是,这样小的餐馆,谁会去理会呢?这说明现在的社会经济比从前大大繁荣了。

  1996年,事隔10年后,我去郑州办事,顺便到二七道上寻旧。那座餐馆,仍然人来人往,“华豫川菜馆”五个大字,仍然立在楼上,熠熠生辉。我踏进餐馆,识物却不识人。我想这已不知换了几次主了,心里添了许多叙不清的情绪。

  去年的一天,又隔十多年,我到晋原镇西街邮政门市寄信,偶然看见一条编织口袋,胀鼓鼓地装满花椒躺在柜台下,口袋上写着:寄郑州市二七大道“华豫川菜馆”,一位高挑漂亮的青年女子,正在办理邮寄。我欲问又止。不过我想,那个餐馆至今仍然活着,可能又转到大邑人手里了。

  大邑川菜不甘寂寞,1988年,又闯进吉林省长春市。这是由“川西书会基金总会”主办的。因大邑县是享誉全国的川西书会的发源地,基金总会总策划人、省曲协副主席罗竞先邀请我参与筹办,用的也全部是大邑县的厨师。办餐馆的目的是把餐馆作为南北文化交流的联络点,促进南北文化的交流。餐馆地点在长春市清和街与慈光路交叉处,是川西书会基金总会与长春市建筑工程公司合资开办, 取名“巴蜀餐馆”。

  10月中旬,我利用公休假,同罗竞先、吴昆鹏(大邑文化馆退休干部)等几人,带着省曲协主席兼省舞协主席贾中秀的信,和成都市文联、市曲协的介绍,到长春访问吉林省文联、省曲协领导和艺术界名人,并向市政府有关部门作了汇报,进行了多方面的筹备。

  10月25日举行开馆仪式和招待会, 由长春市政府农贸部的一位副部长和罗竞先共同揭幕。出席招待会的还有吉林日报、长春日报、长春电视台等新闻单位记者,吉林省曲艺家协会秘书长王 桔、吉林省二人转协会主席、吉剧创始人娜炳晨, 吉林省艺术学院周教授和艺术界知名人士,及实业界的一些人士共100余人。第一、二天,长春市电视台播放了开幕式录相, 吉林日报、长春日报在头版头条位置分别发了消息。

  筹备期间,我们调查了解到长春市还没有川菜馆,我们就大胆地在餐馆门侧的楼壁上高高地悬挂上“川菜第一家”五个醒目大字。餐馆比较大,我们按照长春的习惯,在餐馆门前上方悬挂了三个幌子(园筒状的大红灯笼)作为餐馆的规模标志。(按规定面店挂一个幌子、小饭店挂2个幌子、能办酒席的挂三个幌子、大餐馆挂四个幌子、上星级的挂多个幌子)。三个幌子顶着飞雪、牵着呼呼叫的东北风,飘飘荡荡,热情欢迎客人。大邑川菜,又在长春扎下了根基,播下了种子。 

了解更多与"饮食文化"相关的内容,请点击进入《饮食文化》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