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访专家:广东省中医院治未病中心主任 林嬿钊
雨水,是立春15天之后一年中的第二个节气。雨水至惊蛰有15天,分为三候。《黄帝内经素问灵兰秘典论》讲:“五日谓之候,三候称之气,六气谓之时,四时谓之岁。”五天称之候,三候称之气,六气合计90天为一个季节,春、夏、秋、冬四个季节合计360天为一年。雨水初候河水解冻,鱼开始浮出水面;二候大雁开始由南向北迁移;三候草木开始萌动。
雨水节气,因降雨增多,空气特别潮湿,尤其是岭南地区的“回南天”,湿气尤甚;加之今年的年运属于“土气”太过,因此雨湿之气更甚。可是,由于去岁冬季为暖冬,阳气萌动较早。而新年过后遭遇“倒春寒”,雨水过后空气中水分增加,气温不仅低,而且寒中有湿。春属木,与肝相应,因为春季肝气旺盛,易克伐脾土而引起脾胃疾病。而寒湿之邪最易困脾脏,内外的湿气相合,使得湿邪流连,难以去除,容易导致脾胃运化功能的损伤。因此,雨水前后应注意调养脾胃,脾胃健旺是养生之本。
饮食要点
调养脾胃
春天为万物生发之始,肝气旺盛,肝旺容易抑制脾土而引起脾胃病。而酸味是肝之本味,所以在阳气初生的早春,宜食辛甘发散之品,不宜食酸物。甘味食物如燕麦、南瓜、茼蒿、四季豆、板栗、红枣、山药等,可养脾气,加强肌体的防御能力。
另外,雨水节气还应适当多吃化湿的食物,如益气化湿的五指毛桃、鲫鱼,健脾祛湿的云苓、薏米、砂仁等。
由于此时脾胃容易受损,因此还应注意少吃难以消化的食物,尤其是老年人,饮酒不宜过量,黏冷肥腻之物如粽子等均应严格控制。此外还应少食辛辣刺激的食物,以免助阳外泄而伤肝损脾。
起居要点
捂好腿和脚
雨水季节,忽冷忽热,由于人体奏理开始变得疏松,对寒邪的抵抗能力有所减弱,稍不注意,容易生病。在这个阶段要注意自我调摄,以防惹上感冒等流行疾病。
●适寒温:天气说变脸就变脸,特别是初春的降雨,会引起气温的骤然下降。哪怕是艳阳高照的回南天,也是室外和日晒区域暖和,室内和背阴处阵阵阴冷。所以,初春时节应注意“春捂”,不宜脱去厚衣。《千金要方》主张,春时衣着宜“下厚上薄”,因为“寒从脚起,湿从下入”,因此,“春捂”最重要的是捂好腿和脚,而上身的衣服可适当减少,以适应暖气上升的特点。
●防病邪:初春天气由寒转暖,各种致病的细菌、病毒随之生长繁殖。特别是气温骤降的时候,老年人的血压会明显升高,容易诱发心脏病、心肌梗塞、哮喘、老慢支等;小孩则容易因气温改变而引起呼吸系统疾病,导致感冒和发烧。因此,在湿气不重的天气,应注意开窗透气,使室内空气流通清新;但回南天时应适当关闭门窗,尤其是南向的门窗,防止湿邪入室。
●松形体:春天万物生长、气机畅达,人体气血如自然界一样,需要舒展畅达。因此,我们要顺应自然之气,松缓衣带、舒展形体,多参加室外活动,克服倦懒思眠状态,使自己的精神情志与大自然相适应。
精神要点
好心情可护肝
按五行属性,春属木,与肝相应。护肝要从心情入手,力戒暴怒,更忌情怀忧郁,尽量做到心胸开阔、乐观向上的好心态。
雨水节气,天气阴沉,人的心情易受影响而出现烦闷不畅。此时可多留意自然界的生生之气、草木发芽、莺飞草长,树木渐绿,让自然界的蓬勃生机带给我们希望和舒畅的好心情。
寒热交替 见招拆招
“倒春寒”、“回南天”反复折腾,天气一会冷一会热,让人顿觉无所适从。不过无须过度担心,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综合科主任杨小红教授指出,对岭南地区来说,雨水时节实质上依然是冬春交替的气候。寒气来临时可适当延续冬季进补,当暖湿天气驾到,则可马上切换为祛湿健脾应对,掌握以下几点,内调外养,你完全能轻松应付这个鬼天气。
专访专家: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综合科主任 杨小红教授
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药学部副主任中药师 丘振文
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呼吸科主任 张伟
倒春寒
寒来我补
食疗妙方
A.牛羊肉火锅
药补不如食补,在吃药进补前,应该先把每天的饮食调理好。冷天体内阳气储存不足,容易发生四肢无力,头晕欲厥之类的现象。所以吃一些温阳的食物是很有必要的。
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药学部副主任中药师丘振文告诉新快报记者,煲汤、熬粥,甚至每天摄入适量坚果,都属于进补的范围。先花点时间咨询医生了解自己的体质,然后多吃些与体质相适的食物,就是一种很好的食补。但丘振文也告诫大家,羊肉虽好,也不要过多食用,特别是阴虚体质的人。其实温热的饮食除了羊肉以外,还可以食用糯米、狗肉、大枣、桂圆、鳊鱼、带鱼、海参、贻贝、洋葱、香菜、粳米、小麦、南瓜、红枣、茴香等。少吃冷饮、海鲜等寒性食物,也能从饮食上辅助阳气。除了温补的食物外,一些平补类食物也可以多食用,如莲子、芡实、苡仁、大枣、燕窝、银耳等,这些食物既无偏寒、偏温的特性,又无滋腻妨胃的不足。还有一类滋补类食物,具有滋阴益肾、填精补髓的功效,主要有木耳、黑枣、芝麻、黑豆、火腿、猪脊、龟肉、甲鱼、鲍鱼等。
B.滋补药膳
如果食补还不够,那就去医院吧,找有经验的中医师开膏方调理,也可以在咨询医师的前提下,泡药酒、吃药膳来调理。借阳气渐升的力量,平衡人体的内部环境,进而与外界气候相适应,从而增强机体的抗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