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论物资匮乏的年代还是美食昌盛的当今,腊肉都是这样一种食物——一提起它,平日极矜持的人,也会显出心向往之的神色。嘴馋点的人呢,还不免口水滴哒。腊肉的诸种妙处会一瞬间涌上脑际,欲罢不能:瘦肉的爽利醇美,肥肉的腴而不腻,它们呈薄片上桌时半是透明半是红亮的姿色,啧啧,都不摆了;啃滋味丰饶的腊肉骨头,是小时候最向往的享受;腊肉与蒜苗回锅,那份扑鼻的浓香,则别有一番诱惑。

  成都人以前烧蜂窝煤,后来用天然气,说来都与柴火熏制的农家腊肉无缘。不过,似乎他们总有途径吃到地道的农家腊肉,有时还是烟熏火燎得黑不溜秋,看似乱头粗服、吃来国色天香的老腊肉。

  原因么,说来也简单,哪户成都人在乡下没有一点直接间接的亲戚呢?从前,城里城外的人走亲串户,你来我往,通常是工业品下乡,腊肉、土鸡之类进城。我们家更不操心,每年春节前,外婆就早早把在老家熏好的腊肉提来了。

  成都人到了外地,也难忘腊肉。前两年春节我去北京,到一位中学同学家串门,居然吃到了地道的四川腊肉:用柏树丫枝熏的,有最雅正、清纯、回味无穷的甘香,这是腊肉的上品了。原来,同学的妈妈随她从成都去了北京,一直为吃不到家常腊肉发愁,有天灵感忽至:北京不是满地柏树吗?找一处柏树林捡点树枝,不就有办法了?

  留在成都的人当然也不甘落后。前几天我在朋友家吃到的家制腊肉,也是妙不可言。朋友的姐姐是美食家,尤喜亲力亲为,那腊肉就是她去到双流一农户家亲自操作,用了十几种香料,再拿柏树丫慢慢熏制而成的。

  当然,就算不那么心灵手巧,我们享受腊肉的途径依然很多——青城山、天台山、西岭雪山等风景绝佳处,销售农家老腊肉的山民比比皆是;更有不少人干脆到农家认养了绝不喂饲料的“生态猪”,想吃“生态腊肉”吗,当然也顺理成章了。

 

  想了解更多内容,点击进入《饮食文化》频道

相关知识 |   腊肉
上篇文章:《外乡人眼里的四川火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