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视养生的人一般都了解,春季养生要晚睡早起,夏季养生应晚睡早起,秋季养生应早睡早起,冬季养生应晚睡晚起。《素问四气调神大论》里说:“秋三月,天气以急,地气以明。早卧早起,与鸡俱兴。”这是顺应秋季养生之道的起居方式。秋天阳气逐渐收敛,阴气逐渐增长,人们应根据四时阴阳变化早睡早起。下面讲几个秋季养生小常识供大家参考:
1、秋季不能乱补:秋天是适合进补的季节,但是进补不可乱补,应注意不要无病进补和虚实不分滥补,要注意进补适量,忌以药代食,药补不如食补。食补以滋阴润燥为主,具体包括如乌骨鸡、猪肺、龟肉、燕窝、银耳、蜂蜜、芝麻、豆浆、藕、核桃、薏苡仁、花生、鸭蛋、菠菜、梨等,这些食物与其他有益食物或中药配伍,则功效更佳。
2、秋天吃什么好:秋季应食具有滋阴润燥之品银耳、藕、乌骨鸡、豆浆等;秋季饮食宜“少辛多酸”,即少食辛辣刺激食品,多吃一些酸味水果和蔬菜,如苹果、石榴、葡萄、芒果、柚子、柠檬、山楂等果品;饮料宜豆浆、牛奶,最好多食粥能够健脾胃,生津液。蛋白质类食品:如鱼肉、牛肉、鸡肉、鳖内、鸡蛋、鸭蛋及豆制品等。
应多食用芝麻、糯米、粳米、蜂蜜、乳制品等柔润食物,同时增加鸡、鸭、牛肉、猪肝、鱼、虾、大枣、山药等以增加体质;少食辛辣之品,如辣椒、生姜、葱、蒜类,因过食辛辣宜伤人体阴精。有条件可以煮一点百枣莲子银杏粥经常喝,经常吃些山药和马蹄也是不错的养生办法。
秋季总的气候特点是干燥,中医讲肺司呼吸,外合皮毛,与大肠相表里。当空气中湿度下降时,肺、皮毛、大肠最易受累发病,出现皮肤黏膜紧绷、起皮、脱屑、皲裂、毛发枯而无光泽、头皮屑增多、口唇干燥或裂口、鼻咽冒火、大便干结等症状。
所以饮食上就应以养阴润燥为主,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调养:一是多喝开水、淡茶、果汁饮料、豆浆、牛奶等流质食物以养阴润燥,弥补阴津的损伤。二是多吃新鲜水果和蔬菜,因为多数蔬果性质寒凉,有生津润燥、清热通便之功。蔬果中含有大量水分,能补充人体的津液。其中梨和萝卜是很好的秋季养生保健食品。还可多吃些蜂蜜、百合、莲子、芝麻、木耳、银耳、冰糖等清补润燥之品。少吃辛辣煎炸热性食物,如:韭菜、大蒜、葱、姜、八角、茴香、辣椒、炸鸡等。三是经常食粥,米粥能补胃健脾、润养肺燥,若在粥中加入梨、胡萝卜、芝麻、百合等润肺之药食,则益肺润燥效果更佳。四是药膳调养,如含有麦冬、天冬、沙参等中药的药膳,有滋阴润燥、生津补液、防止干咳等作用。
3、起居早睡早起适时加衣
中国古代养生学家认为,秋天应该早睡觉、早起床,早卧以顺应阴精之收藏,早起使肺气得以舒展。俗话说:“春捂秋冻”,秋冻是一种有益的养生方法。是指秋风至时,虽然天气逐渐转凉,但衣被要逐渐添加,不可一下加得过多,捂得太严,有意识地让机体逐渐适应向寒冷季节转换的环境变化。这样,可以避免因多穿衣服产生的身热汗出,阴液耗伤,阳气外泄,顺应了秋天阴精内蓄、阳气内收的养生需要,也为冬季藏精做好准备。现代研究证明,微寒的刺激,可提高大脑的兴奋性,增加皮肤血流量,使皮肤代谢加快,机体的耐寒能力增强。
但是“秋冻”也要掌握好“尺度”,衣服的添加与否,应根据天气的变化来决定,以自己感觉不过于寒冷为准。身体调节功能较差的年老体衰者、正在生长发育的婴幼儿及心脑血管病患者、糖尿病患者、消化性溃疡病患者、老慢支患者和骨关节病患者均不宜“秋冻”,因为一旦着凉、感冒,就很容易旧病复发或使病情加重。“秋冻”时,对身体不同部位也要区别对待,有四个部位一定要注意保暖,那就是腹部、脚部、脖子和双肩。
4、情志调达情致保持乐观
一般来说,秋天人的情绪不太稳定,易于烦躁或悲愁伤感,特别是身临花木凋零,秋风萧瑟的深秋,常会在一些人(特别是老年人)心中引起苦闷与垂暮之感。因此,秋季养生要以调达情志、培养乐观情绪、保持心理平衡为主。在阳光明媚的天气里,外出观赏风景、喜悦溢于言表,可使忧郁愁烦顿消,令人心旷神怡,给生活增添无穷的乐趣。
5、适当运动
秋高气爽是运动的好时机。适当的运动可使人体上下之气贯通,脏腑功能增强,提高机体的抗病能力。糖尿病患者进行适当的运动可减轻体重、改善胰岛素敏感性、改善脂质代谢,有利于控制血糖稳定。因此可根据个人的喜好选择运动项目,如慢跑、气功、打太极拳、散步等。老年患者最好有人陪同,防止低血糖发生。
想了解更多内容,点击进入《健康养生》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