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护肌肤免受紫外线伤害的防晒品,可分为化学性防晒与物理性防晒两种。化学性防晒品又称之为“紫外线吸收剂”的有机化合物,含有UVA、UVB的吸收剂,能够将光源吸收掉,防止紫外线被吸入皮肤的内部。

化学性的紫外线吸收剂,即使直接涂抹在肌肤上也是无色透明的。由于并不明显,所以,就算抹上粉底也显得非常自然。因此,经常被当作是基础的保养品而被广泛地利用。

另外一种预防紫外线的物理性防晒品就是“紫外线散射剂”。当此种产品涂抹于肌肤上的时候,使紫外线呈物理性的放射,具有反射的机能。紫外线散射剂,只会对于皮肤最上层之角质层的表面起作用,所以不会吸收到皮肤的内部。这种产品虽然也受到众多化妆品的配合,但它的缺点是会带给肌肤特殊的颜色与味道,所以不适合男性或孩童使用。以女性而言,如果将紫外线吸收剂作为基础面霜,并且将紫外线散射剂当成粉底来使用的话,即可获得双重的防御效果。

撇开种类不谈,在选择防晒品的时候,最重要的就是“SPF”。“SPF”(SunprotectionFactor)即是所谓的防晒系数,这是在日本和美国的品牌所使用的算法,而以法国为主的欧洲国家,则是以“IP”来表示。

将表示紫外线防御化妆品的效果以数字来表示,其比例为IP×2=SPF。我国也是采用SPF的算法。SPF的防晒效果可用以下的公式计算表示:SPF=涂抹上防晒剂部分的MED/未涂抹防晒剂部分的MED公式中的MED,是MinimumErythemaDose的缩写,其定义为“造成皮肤出现微弱红斑所需的最低紫外线量。”

既然SPF值为预防皮肤受到伤害的时间与什么都不搽的时间比值,究竟SPF所标示的数字可以防止多少紫外线呢?假若皮肤直接受到晒射而产生微弱红斑的时间为20分钟,而某个防晒品的SPF=6,即表示该防晒品能保持6×20=120分钟的防晒功能。SPF值越高其效果也越佳。

但是,每个人的肤质不同,对阳光的防御能力也不一样,皮肤越白的人对光的抵抗力越弱,所以在选择防晒系数时,应考虑到自己肤质、活动地点与活动时间。

近来,出现了超过SPF50,甚至更高值的防晒品。我们真的随时需要SPF50这么高的产品吗?其实不然。想要隔离紫外线的化妆品在涂抹以后能够维持一天以上的效果,那是不可能的。我们常会因活动时的流汗、游泳戏水或化妆品的脱落而使防晒品流失,所以补搽的工作是相当重要的。

对于紫外线的对策,与其搽过SPF较高的产品之后就完全地放心,还不如重复地涂抹SPF15-20的产品反而更有效果。尤其对于敏感性皮肤,SPF值越高的防晒品对皮肤的刺激也越大。但当我们不得已必须大量照射到紫外线的时候(如户外运动时),也需要SPF较高的产品来保护肌肤。

选择防晒品,除了系数之外,更重要的是舒服感,选一瓶透气性佳、清爽舒适的防晒品才是最有用的。

了解更多与"护肤"相关的内容,请点击进入《护肤》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