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冷了,人的血管似乎也变“脆”了。每年的10月到12月都是心脑血管病的高发期。刚入秋,老病号王大妈的女儿来到医院向医生咨询,在这个高危时期,心脑血管病人除了坚持正常治疗外,还应该如何保养呢?河南省中医院心血管内科主任王振涛教授向她推荐了一些保养的方法。

  按照中医学的理论,冬季人体对能量与营养的要求较高,而且人体的消化吸收功能相对较强,适当进补不仅可提高机体的抗病能力,还可为来年的健康打下基础。心脑血管疾病患者应怎样进补呢?王涛教授说,心脑血管病患者的进补与普通人不同,普通人的进补主要是“缺啥补啥”,而患者的进补就要注意所患疾病对机体的影响,要考虑进补是否与治疗冲突,患者对进补的接受能力等因素。

  “食补”:有畏寒怕冷、气短乏力等症状,属于气虚阳虚的心脑血管病患者,可选择一些有甘温补益之功的羊肉、鸡肉、兔肉、桂圆以及大豆制品。有性情急躁、手足心热、食少、便干、水肿等症状的属于阴虚内热的心脑血管病患者,可适当选择一些有补虚、除热、脏腑、利水道之功的鸭肉、鹅肉以及百合,山药、糯米及绿豆制品。羊肉性温,可温脾暖肾,开胃健身。桂圆含人体所必需的蛋白质和萄糖,易于人体吸收利用;糯米可健脾养胃,补气养血,在寒冷时节喝一碗用桂圆与糯米熬制的桂圆粥是很有益的。生姜、洋葱等更是不可多得的冬令进补之品,常吃生姜历来被视为养生保健尤其是强壮心血管系统的要诀之一,生姜富含姜辣素,对心脏和血管有一定刺激作用,可使血管扩张,从而使络脉通畅、供给正常。洋葱含有的类黄酮等物质在降血压、预防血栓形成、保护大脑与心脏等主要器官中有重要作用。此外,它所含的烯丙基二硫化物与硫氨基酸除可降血脂外还可预防动脉粥样硬化,是防治心血管疾病的理想食物。

  “药补”:有益气、温补、活血之功的中药,如人参、黄芪、丹参、当归等,对体虚、食欲不振、精神疲乏等体征的心脑血管病人来说较为适宜。有明显气血不足的心血管病患者,冬季可进补阿胶;有怕冷、腰酸等阳虚证候的,可配入黑芝麻、核桃仁;平时脾胃虚弱者,可加入陈皮、山药煎液(陈皮10克,山药15克共煎),以防伤胃。以上诸品,或可炖鸡、炖鸭,或可熬汤,患者可根据自身情况请医生进行对证处方。但也有一些老年人,内有蕴热,表现为心烦急躁、舌红、舌苔黄腻,则不适合药补,如果盲目进补则会“上火”。

  王振涛特别叮嘱心脑血管病患者,合理营养最重要,要保持膳食营养均衡,首先要戒烟、限酒、提倡低盐低脂饮食。饮食宜清淡、多样,米面杂粮都要吃,宜多食鱼类、豆类、鸡蛋牛奶、瘦肉等富含维生素和矿物质的食物,以及新鲜蔬菜水果。少吃动物油、糖及咖啡等,不要喝凉水或吃冷的食物,切忌辛辣、油腻。晨练或晚上睡觉前最好喝一杯温蜜水(糖尿病人可喝温开水)。每天不少于6杯水。这样便于稀释血液,保证血管相对畅通,以减少疾病的发作。也可适量饮用绿茶和少量红葡萄酒。

了解更多与"健康养生"相关的内容,请点击进入《健康养生》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