虎符缠臂,佳节又端午。门前艾蒲青翠,天淡纸鸢舞。粽叶香飘十里,对酒携樽俎。龙舟争渡,助威呐喊,凭吊祭江诵君赋。
经历了数千年的变迁,端午节在人们的生活中,以吃、玩、祭祀、养生等不同形式传承着,不能说是完全湮灭,却也是日趋式微。本报记者遍访坊间文人,他们回忆起多年前尘封的故事,审视起当下的生活,献计于传统习俗的重建,令人感叹,隔了2000年的时光,文化的气脉仍然不息。
2000多年前,楚国诗人屈原于端午节投江自尽,更早的春秋时期,伍子胥在吴都自刎明君。端午节也因这些忠贞和爱国的人物,披上了更浓重的文化外衣,成为中国最传统、最古老的节日之一。
2004年,韩国将“江陵端午祭”列入国家遗产名录,之后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宣布为“人类口头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国人深受刺激,端午申遗火热“提速”。2006年,“端午节”与70项民俗一并成为我国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2008年端午节正式成为法定节假日。2008年,中国组织专家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申报项目进行评定,最终确定,端午节入选35个项目,申报材料由鄂湘苏三省联合“打包”,湖北省牵头申报。经历了充满艰辛的申报过程,适逢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对申报世界遗产评审规则进行了两项大的修改:以前的两年一次改成了一年一次、一个国家一次仅申报一项改为可申报多项。中国“端午节”成为中国首个入选世界非遗的节日,此次同时位列《世界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的共22个中国项目。
恰如一位专家所言,申遗成功并不是最终目的,提醒国人珍惜自己的民族文化精华,并加以传承、发扬才是目的。
著名导演王小帅也认为,传统和文化的传承一直以来是我们遇到的严峻问题,我们丢失的太多。在当下社会,甚至都有一点不知身在何处的感觉。他个人愿意把传统和文化与个体生命的记忆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从文化软实力意义上来讲,你是谁,你有什么传统和历史是你和地球上其他民族一起分享的独有的东西。在我看来,一些有特点的民俗节日要一直保持,甚至很多仪式和程序,可以千年不变。”王小帅说,遗憾的是,人们求变求新心切,但忽略了一些不应该变的东西。
想了解更多内容,点击进入《生活小常识》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