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材药性的知识

  【药物的偏性】
疾病的发生,是由于致病因素作用于人体后,使脏腑功能失去协调,阴阳气血偏盛偏衰,机体处于病态。药物的作用是消除病因,恢复脏腑功能的协调一致,纠正阴阳气血的偏盛偏衰,从而使机体痊愈康复。
药物的治疗作用是由自身的若干偏性所决定的,以偏纠偏是药物治疗作用的本质所在。药性即药物的偏性,把药物治病的多种多样的性质和作用加以概括,包括性味、归经、升降浮沉及有毒、无毒等,统称为药物的偏性。药性理论就是研究药物偏性及其应用规律的理论,也就是中药的药理。
四气五味是药性理论的主要内容,四气即药物的寒、热、温、凉;五味即指药物的辛、甘、酸、苦、咸。升降浮沉是指药物作用的趋向性。归经指药物对脏腑经络的选择性。毒性指药物对机体的伤害作用。

【四气和五味】
四气和五味,简称气味,是药性理论的主要内容。历代本草中都首先标明药物的气和味。
㈠四气
四气是指药物具有的寒、热、温、凉四种药性,古时也称四性。它是从药物作用于机体所发生的反应概括出来的,是与所治疾病的寒热性质相对应的。其中寒凉与温热是本质不同、互相对立的两大药性;而温与热、寒与凉则是本质相同、程度有别的同一药性,温次于热,凉次于寒。
药物的四气是与疾病的寒热属性相对而言的,是由药物的治疗作用所决定的。能够减轻或消除热证的药物,一般属于寒性或凉性,如黄芩、板蓝根;能够减轻或消除寒证的药物,一般属于温性或热性,如附子、干姜。在治则方面,《神农本草经》云:"疗寒以热药,疗热以寒药。"《素问》云:"寒以热之,热以寒之。"这是基本的用药规律。
此外,有一些平性药,是指药寒、热之性不甚显著,作用和缓的药物。其中也有微寒、微温的,但仍未越出四气范围。

  了解更多与《健康知识》相关的知识

下篇文章:《家庭切参片妙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