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乱(cholera)是由霍乱弧菌引起的急性肠道传染病。
临床表现轻重不一,轻者仅有轻度腹泻;重者剧烈吐泻大量米泔水样排泄物,并引起严重脱水、酸碱失衡、周围循环衰竭及急性肾功能衰竭。
霍乱自古以来即在印度恒河三角洲呈地方性流行,1817~1923年百余年间发生过六次世界大流行。于1883年第五次大流行中,koch从埃及患者粪便中首次发现了霍乱弧菌。1905年Cotschlich 在埃及西奈半岛EL-Tor检疫站从麦加朝圣者尸体分离出类似霍乱弧菌菌株,命名为EL—Tor弧菌,后将EL-Tor弧菌所致疾病称为副霍乱。
由于两种弧菌的形态和血清学特性基本一样,临床表现及防治也完全相同,故1962年5月第十五届世界卫生大会决定将两者所致的疾病统称为霍乱。
1820年该病传入我国,解放前每次世界大流行均波及我国,曾引起上百次大小流行,解放后几乎绝迹,但近年与国外交往频繁,极易从国外再度传入。
霍乱早期死亡原因主要由于严重失水引起的低血容量休克和严重的代谢性酸中毒,故及时和适当补充液体和电解质,是取得满意疗效的关键。
1、常用的液体种类:
a、541液:每1000ml 溶液中含氯化钠5g,碳酸氢钠4g,氯化钾1g。此液的电解质浓度与大便丧失的电解质浓度相似,为等渗溶液,是目前治疗霍乱脱水的首选液。若在此溶液1000ml中加入50%葡萄糖20m l,则为含糖541液,可防止低血糖。
b、其他:2∶1盐水碱液(2份生理盐水和1份1.4%碳酸氢钠溶液)、生理盐水及腹泻治疗液(每升含葡萄糖8g,氯化钠4g,醋酸钠6.5g,氯化钾1g) 。
c、口服补液盐:每升中含葡萄糖20g,氯化钠3.5g,碳酸氢钠2.5g,氯化钾1.5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