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至日是我国最早的节日。清代之前的夏至日全国放假一天,回家与亲人团聚畅饮。《礼记》中也记载了自然界有关夏至节气的明显现象:“夏至到,鹿角解,蝉始鸣,半夏生,木槿荣。”说明一年的这一时节鹿角开始脱落,蝉儿开始鸣叫,半夏、木槿两种植物逐渐繁盛开花。从中医理论讲,夏至是阳气最旺的时节,养生要顺应夏季阳盛于外的特点,注意保护阳气,着眼于一个“长”字。
山东夏至吃什么?夏至这天山东各地普遍要吃凉面条,俗称过水面,有“冬至饺子夏至面”的谚语。
莱阳一带夏至日荐新麦,黄县(今龙口市)一带则煮新麦粒吃,儿童们用麦秸编一个精致的小笊篱,在汤水中一次一次地向嘴里捞,既吃了麦粒,又是一种游戏,很有农家生活的情趣。
平阴一带,夏至日祭祀祖先。
伏日。夏至后第三个庚日为初冥_伏,第四庚日为中伏,立秋后第一个庚日为末伏,总称伏日。伏日人们食欲不振,往往比常日消瘦,俗谓之“苦夏”,山东有的地方吃生黄瓜和煮鸡蛋来治“苦夏”,入伏的早晨吃鸡蛋,不吃别的食物。
伏日这天,山东民间都要改善饮食,胶东东部都吃面条,长岛民谣:“立秋(饺子)入伏面。”招远吃水饺,无棣习惯吃面条、豆汤和面棋子,邹城喜欢喝冰水,有的人还到峄山山洞里避暑。
临沂地区有给牛改善饮食的习俗。伏日煮麦仁汤给牛喝,据说牛喝了身子壮,能干活,不淌汗。民谣说:“春牛鞭,舐牛汉(公牛),麦仁汤,舐牛饭,舐牛喝了不淌汗,熬到六月再一遍。”入伏后是种秋菜的季节,有“头伏萝卜二伏菜,三伏还能种荞麦”之谚。